科海工程檢測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
聯系電話:18523980555
聯系座機:023-63210977
聯系地址:重慶市渝北區余松一支路7號龍湖紫都星座B棟5F
發表時間:2024/8/19 15:32:00
封面新聞記者 張奕丹 見習記者 林夢晴
據江蘇常州經開區管委會通報,8月11日20時36分,常州經開區橫山橋鎮遭遇強對流天氣,雷擊致芳茂山公園涼亭坍塌,有躲雨群眾被困涼亭。截至12日2時許,6名重傷者經搶救無效死亡,另有10人受傷。
8月12日上午,常州市第七人民醫院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有該起事件中的傷者正在該院救治,具體情況需咨詢醫院宣傳部門。橫山橋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封面新聞記者,事發后芳茂山公園暫不對外開放。
8月12日,江蘇常州經開區發布的通報顯示,調查和善后處理正積極展開,下一步,將對相關公共設施進行全面排查,確保安全。
坍塌前的芳茂山公園涼亭 圖源受訪對象
事發地:
涼亭建在橋上,周邊無高建筑
8月11日19時04分,常州市氣象臺發布強對流黃色預警信號稱,預計當天夜里該市部分地區尤其是新北區和武進區的鎮(街道)將出現雷電、7-9級雷暴大風和小時雨強達20毫米以上的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
莊麗(化名)經營的中餐館與芳茂山公園僅一河之隔。據她回憶,當晚八九點,有用餐完畢的顧客走到店門口又折回,對莊麗說,外面下大雨了,要借幾把傘。與此同時,她聽到此起彼伏的鳴笛聲在窗外響起,但分不清那是警笛還是救護車的警報聲。直到下到一樓拖地時,她看到河對岸的公園岔道邊停著警車、救護車和消防車,一群人被警戒線圍在現場外。隨后從外面來的客人告訴她,“芳茂山公園里的涼亭塌了。”
莊麗稱,那座涼亭她去過一兩次。在她的印象中,亭子坐落在一座拱橋上,所處區域地勢較高,四周空曠,需要爬坡才能到達。
芳茂山公園航拍圖 圖源常州網
當地另外一名商家也表示,芳茂山公園是一處新建公園,她以前居住在園區內,此次遭雷擊坍塌的涼亭位于公園內的一處橋上。
據常州日報此前報道,2021年,常州經開區啟動芳茂山生態修復工程一期,聚力打造占地約350畝(23.33公頃)的芳茂山公園,總投資約1億元,由國有企業東方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擔綱工程建設。2023年11月,芳茂山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8月12日上午,東方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是芳茂山公園的投資建設方,有關注到此事。問及是否參與相關調查時,對方表示,“我們是行政部門,具體不太清楚。”
專家分析:
涼亭雷電風險易被忽視,特殊建筑需采取不同防雷電措施
針對此次事件的原因,常州市公安局經濟開發區分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還在調查中,后續情況可關注官方通報。
同日,封面新聞記者連線中南建筑設計院副總建筑師唐文勝,對戶外涼亭遭受雷擊的可能原因和防雷隱患進行解讀。
唐文勝介紹,若戶外涼亭未配備防雷設施,又位于地勢較高的開闊地帶,周圍缺乏高大建筑的保護,就容易遭受雷擊。他表示,按照《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各類防雷建筑物應設避雷針、避雷帶、接地裝置等,有關部門在驗收時會檢查建筑物是否做好防雷措施。只要符合防雷接地規范,電擊一般不易損害建筑物。然而,相比于高聳的建筑物,亭子較矮小,遭受雷擊的風險容易被忽視,部分建筑人員和驗收人員可能會忽略涼亭防雷措施的安裝。
根據《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建筑物應根據其重要性、使用性質、發生雷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照防雷要求分為三類,并采取相應的雷電防護措施。但此前有研究顯示,大多數涼亭被排除在三類防雷建筑之外。
此外,浙江省溫州市氣象局專家胡萍等人曾對溫州地區的雷電災情進行統計,他們在文章《淺談戶外亭子雷電防護》中寫道,一座曾遭雷擊的亭子直徑3m,高4m,按《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要求,經計算,年預計雷擊次數為 0.029 次/a,達不到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的設計要求。因此大多數戶外亭子未設計安裝雷電防護裝置。
過往公開報道和研究顯示,戶外涼亭遭雷擊導致的人員傷亡事件時有發生。胡萍等專家利用溫州地區2004—2021年雷電災情統計資料,以浙江省溫州地區的雷電災情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雷電災害致人傷亡時空分布特征。結果顯示,戶外亭子雷電災害傷亡人數占雷電災害傷亡總數的27.78% ,且夏季是雷電災害導致戶外亭子躲雨人傷亡事件的高發季節。
他們在文章中指出,對于亭子這樣特殊的建筑物防護,日常的防直擊雷措施無法完全保護人身安全,需采取防接觸電壓、跨步電壓的措施。在雷電防護中也可以采用法拉第籠結構,使整個亭子對雷電流起到分流和均壓的作用,從而達到雷電防護的目的。
來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718231237186860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