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廠房因其結構復雜、設備密集、雷電風險高等特點,防雷系統設計需綜合考慮直擊雷、感應雷及雷電波侵入的防護,同時通過優化接地電阻提升整體防雷效能。以下是設計要點與優化實踐的詳細分析:
一、工業廠房防雷系統設計要點
-
直擊雷防護設計
- 接閃器選型與布置:
- 優先利用廠房金屬屋面(厚度≥0.5mm)作為接閃器,或在屋頂邊緣、制高點安裝避雷針、避雷帶。
- 采用滾球法計算接閃器保護范圍,確保覆蓋整個廠房及附屬設施(如煙囪、冷卻塔)。
- 引下線設計:
- 引下線應短直,減少彎曲,可利用廠房鋼結構柱作為自然引下線,但需確保焊接或螺栓連接可靠,接地電阻符合要求。
- 引下線間距應符合規范(如第一類防雷建筑≤12m,第二類≤18m),并均勻分布。
-
感應雷與雷電波侵入防護
- 浪涌保護器(SPD)配置:
- 在電源進線端、配電箱及重要設備電源端口安裝多級 SPD,分級泄放雷電浪涌。
- 信號線路(如通信、控制線路)需安裝適配的 SPD,防止雷電波通過線路侵入設備。
- 等電位連接:
- 將廠房內金屬設備外殼、管道、橋架、電纜屏蔽層等與接地系統進行等電位連接,減少電位差引發的設備損壞。
- 采用環形接地母線或局部等電位端子箱,確保連接低阻抗。
-
接地系統設計
- 接地電阻要求:
- 工業廠房接地電阻通常要求≤4Ω,若涉及電子信息系統或精密設備,需進一步降低至≤1Ω。
- 接地極布置:
- 采用垂直接地極(如角鋼、鋼管)與水平接地極(扁鋼、銅排)結合的復合接地網,擴大接地面積。
- 接地極間距一般為 5m,深度≥2.5m,以避開土壤電阻率較高的地表層。
二、接地電阻優化實踐
-
土壤電阻率測試與分析
- 采用四極法測試廠房周邊土壤電阻率,根據測試結果調整接地系統設計。若土壤電阻率高(如巖石、沙質土壤),需采取降阻措施。
-
降阻技術應用
- 外引接地:
- 若廠房附近有低電阻率區域(如河流、濕地),可通過外引接地極延伸至該區域,降低整體接地電阻。
- 換土與降阻材料:
- 在接地極周圍更換為低電阻率土壤(如黏土),或填充降阻劑(如石墨、膨潤土),提高接地極與土壤的接觸面積,降低接觸電阻。
- 增加接地極數量或長度:
- 加密接地極布置,或增加垂直接地極長度(如使用 10m 以上深孔接地極),擴大接地范圍。
-
施工工藝優化
- 確保接地極與水平接地體的焊接質量,采用雙面焊接,焊縫長度≥6 倍扁鋼寬度或圓鋼直徑。
- 接地體表面做防腐處理(如熱鍍鋅),避免土壤腐蝕導致接地電阻升高。
-
接地系統維護與檢測
- 定期檢測接地電阻,尤其在雨季或土壤干燥季節后,及時發現因腐蝕、松動等導致的電阻異常。
- 對降阻劑進行定期維護,補充因雨水沖刷流失的材料,確保長期降阻效果。
三、典型案例分析
某工業廠房因地處高電阻率區域,初始接地電阻為 8Ω,通過以下優化措施降至 3Ω:
- 增加接地極數量:在原有接地網基礎上,新增 20 根垂直接地極,間距 5m。
- 使用降阻劑:在接地極周圍填充長效降阻劑,形成低電阻率區域。
- 外引接地:向廠區東側低電阻率區域延伸水平接地體 50m,連接至新增接地極。
- 等電位連接優化:將廠房內所有金屬設備外殼與接地系統可靠連接,減少雜散電流影響。
四、總結
工業廠房防雷系統設計需結合其結構特點,從接閃、引雷、泄流到等電位連接形成完整防護鏈。接地電阻優化則需通過科學的土壤分析、降阻技術應用及精細化施工,確保接地系統長期穩定達標。通過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雷擊風險,保障工業廠房及設備的安全運行。